羊城
又是颶風,它的名字由去年的“伊萬”變成了眼前的“卡特里娜”,這一歷史性的自然災難再次將“石油”價格吹捧上了天。8月30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創下每桶70.85美元的歷史新高。剎那間,石油危機再次呈現于人們的眼前。
不僅僅是美國,全球的各個角落都在喊著要“石油喝”。前些日子,中國加油站前的長龍、菲律賓油氣的定量供應、印度尼西亞的大規模失業……2005年石油大震蕩來臨了!全球石油價格的沉重壓力正開始成為現實。油氣將終結亞洲各經濟體的發展動力嗎?菲律賓和印尼在高油價壓力下相繼出現的通脹壓力,似乎就是警鐘。上周四,原油現貨價達到68美元/桶,在過去的12個月里上漲了44%。21世紀第一次石油大警報在亞洲給生產商和消費者所帶來的影響隨處可見。 現象:石油短缺擠壓亞洲各國
中國繼續加強自己的石油安全,上周,國有的中國石油公司以41.8億美元在競標中擊敗一家印度政府控股的公司,收購了原屬加拿大的哈薩克石油公司,該公司在這個前蘇聯共和國里擁有大量的油氣儲備。中國確實需要滾滾的原油,兩星期之前南方的廣東省,車主們在加油站晝夜排隊長達數小時,等待加滿油箱。空空如也的油泵和怒氣沖天的司機,那種場景讓人不由得想起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大震蕩。根據政府的解釋,是由于臺風導致供應中斷。但據媒體報道,真實情況并非如此,因為沿海的廣東省幾乎每年都會遭遇幾場臺風,往年并沒有發生今年石油供應如此緊張的局面。在多重壓力之下,這里的原油供應很快恢復了,但沒有人敢斷言加油站前面的長龍不會再現。
印度尼西亞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一名成員,它從來沒有想過,現在它是一個原油凈進口國。由于長期向石油消費者提供補貼,這種政策的破壞性日益增強。雅加達的汽油價格僅是27印尼盾/升。一些經濟學家擔心,如果政府繼續像目前這樣,每月在石油補貼上花費10億美元,那么1998年的金融危機卷土重來并非完全沒有可能。
菲律賓高昂油價的一個附帶結果就是,它讓原本陷入政治危機的阿羅約雪上加霜。菲律賓政府通過實行四天工作制和石油配給制試圖緩解危機,但這種在經濟上不見得有利的應對策略正在折磨著首都馬尼拉。作為一個象征性的舉措,阿羅約總統停止乘飛機和減少總統護衛隊護衛車輛數目,她試圖以此呼吁全國節約能源。她說:“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居安思危。”
日本和韓國這種資源利用效率高的發達經濟體,也感受到了石油的緊張。據經濟學家估計,韓國的增長率,可能比財經部年初定下的目標至少要低20%。而對日本來說,持續12個月60美元/桶的價格,將使它剛剛開始振興的GDP增長率降低一半。摩根斯坦利公司的經濟學家謝安迪(音譯)估計,亞太地區平均要比往年多花費其GDP總量的1.2%用于進口原油。謝安迪說:“毫無疑問,當前石油是阻礙經濟增長最強勁的逆風。”如果原油價格繼續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上或更高,亞洲的痛苦會進一步加劇。
影響:中美能源關乎世界經濟
現在,石油價格是升是降將直接影響世界經濟的盛衰。
在美國、中國和印度石油消費的刺激下,石油工業已經開足馬力生產。如果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需求不減,價格將不可避免地繼續上漲。過去,悲觀的經濟學家們預測,石油價格達到40至50美元/桶,全球經濟增長就會放緩,而今已經證明這個預測是錯誤的。但當價格接近突破70美元的時候,與能源密切相關的經濟衰退真的赫然出現了。
對許多人來說,經濟衰退已經威脅到了他們。金俊基在韓國南部開設了一家工廠,主要生產塑料容器,如飯盒、垃圾桶,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從石油中提煉的聚丙烯。金老板說,在過去的18個月里,塑料產品中小規模的生產企業中約40%都關閉了,因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里,他們不能通過提價補償原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聚丙烯的價格從去年的800美元/噸驟漲到今年的1200美元/噸。金說:“現在,我每生產出一個塑料容器,就虧本一次。或許是到我退休的時候了。”
退避對亞洲乃至對整個世界都不是一種可行性的辦法。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當前油價上漲對全球經濟的兩臺巨大的發動機———美國和中國,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對于中國來說,最大的問題是能源消費的低質量。 中國經濟去年增長約9%,但能源消費卻增加了15%。中國的單位GDP能源消耗量是美國的2倍,是日本的9倍。油價如果繼續上漲,將會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帶來壓力,許多企業公司的利潤空間將受到嚴重壓縮。因為企業公司的投資,對支撐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之勢起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如此,亞洲其他地區也如此。因為中國旺盛的需求對這個地區的工業至關重要,譬如馬來西亞的棕櫚油、韓國的鋼鐵和日本的高清晰電視機。但對中國和亞洲地區更緊迫的東西在于:如果油價影響到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國,高昂的油價使美國消費能力下降,那么對較大程度上依賴對美出口的亞洲地區許多國家來說,不啻是個巨大的打擊。幸運的是,像中國一樣,美國到目前為止也比較輕松地消化了石油價格的飆升。
然而,如果油價持續突破70美元的水平,或許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已經警告說,它的利潤受到了高昂油價的打擊。這個零售企業絕不是單獨一家,據密歇根大學上周五公布的每月回顧說,由于油價居高,美國消費者的信心在8月份劇烈減低。謝安迪說:“如果美國經濟增長顯著放緩,那么所有亞洲出口國都會明顯感覺到它的影響。”
好消息是,經濟放緩讓石油需求有所下降,經濟衰退能使人們獲取廉價石油,盡管代價痛苦巨大。與此同時,亞洲地區各國政府也極力采取措施消解石油大震蕩:石油凈出口國馬來西亞從上周起削減了國家對原油價格的補貼;印尼也是如此,它從3月份開始將價格提高29%;泰國總理他信7月12日也宣布終止油價補貼。中國政府也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勵節約能源,譬如計劃對大排量的小汽車征收高稅。
掃瞄:俄羅斯爭利大幅提高石油關稅
因受美國颶風影響,國際油價近期跨越了70美元大關,各國紛紛想方設法平抑油價穩定全球經濟。但與此相反的是,俄羅斯并沒有表現出多少“紳士”風度。
8月29日,俄聯邦財政部關稅支付司副司長薩科維奇宣布,從10月1日起,俄羅斯石油出口稅將調高至創紀錄的179美元/噸的新水平。而現在,俄海關實施的是從8月1日開始執行的出口關稅,每噸140美元。一家從事俄羅斯進口原油的企業人士告訴記者:“俄羅斯的石油出口關稅一直都在動態變化中,但是每噸179美元的關稅已經明顯高于別國。”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岳來群認為,俄羅斯的一系列舉動體現了其控制價格、獲取更大利潤的野心,“賣油給中石油、中石化的主要是俄羅斯的企業,在不能控制企業間交易價格的情況下,俄羅斯這一舉措的目的在于,通過關稅提高油價,以擴大獲取國家收益。”據統計,從去年2月至今,俄羅斯已經7次調高原油出口關稅,從最初的41.6美元/噸漲至今年10月的179美元/噸。
就在整個亞洲經濟體都將為自身的石油安全而焦慮時,俄羅斯的泰然自若,開始讓人感到不安。目前,中國、印度日益成為亞太地區石油生產和消費大國,加上原有的日本和韓國,在中國石油生命安全線周圍,遍布著虎視眈眈的競爭者。去年,中日俄之間的輸油管線之爭,俄羅斯已經擺出掌控東亞原油市場的姿態,“俄羅斯正逐漸行使影響國際油價的話語權,并將成為高油價時期的幕后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