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概述:長白山(Changbai mountain),是東北第一高峰,號稱“東北屋脊”,位于今日中國吉林省和朝鮮兩江道三池淵郡。廣義的長白山是指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綿[1]延上千公里的一系列山脈,橫亙于中國的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的東部及朝鮮兩江道交界處。狹義上的長白山則單指其主峰長白山。
長白山古時稱為不咸山(或為白羅聶·顯干之音譯)、“太白山”,清朝時滿族人稱之為白山(或“白頭山”,近代朝鮮半島人和日語中的漢字也都以“白頭山”稱之。長白山也以“白山”與黑龍江的“黑水”并稱,是中國東北的代名詞。 長白山這個名稱是遼代金代開始采用的,金女真人定其名為“長白山”,傳至今日,已有八百多年,據《金史·世紀》記載,“長白山”一詞,最早是由金世宗完顏雍最早使用的。《契丹國志》:“長白山在冷山東南千余里……禽獸皆白。”《金史.卷第三十五》:“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議封爵,建廟宇”。“厥惟長白,載我金德,仰止其高,實惟我舊邦之鎮”。
中國的滿族神話中長白山即是滿族的發祥地。清朝統治者宣稱愛新覺羅氏的始祖就是在長白山的仙女孕育的。1677年,康熙派遣內大臣武默納、費耀色前往長白山拜謁,又撰有《祭告長白山文》,稱頌“仰緬列祖龍興,實基此地”。這次拜謁活動歷時兩月,回京復命后,康熙下了一道圣諭說:“長白山發祥重地,奇跡甚多,山靈宜加封號,永著祀典。以昭國家茂膺神貺之意。著禮部合同內閣,詳議以聞。”十一月,禮部建議:請求冊封長白山為“長白山之神”,還要在山上設帳立碑,每年春秋二祭(望祭、叩祭)。康熙批準了這個建議,從此形成了祭祀長白山的制度。第二年春,武默納再上長白山,赍敕封長白山之神,祀典與祭祀五岳一樣。
形成歷史:在億萬年以來的地質歷史上,長白山地區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最初,這里 長白山被海水淹沒。到處是一片汪洋大海,后來由于地殼的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陽光、雨水和氣候變化等外力作用下,地面巖石遭受風化和破壞,最后長白山還經歷了火山爆發和冰川的雕塑,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觀。
在距今約3000萬年前,即第三紀的時候,地球進入了一個新的活動時期,即地質學上所說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在大約2500萬年的時間里,長白山地區經歷了4次火山噴發活動,玄武巖漿從上地幔出發,沿著地殼中的巨大裂隙不斷上涌,以巨大的能量噴出地表(地質學上稱為裂隙式火山噴發)。攜有強大沖擊力的巖漿,將原來的巖石及巖漿中先期凝固的巖塊及火山灰、水蒸氣等噴向空中,然后在重力和風力的作用下降落到火山口周圍或一側,堆積成各種火山地貌。由于玄武巖漿粘度較小,在地表的流動速度較快,流淌的距離較遠,所以形成了廣闊的玄武巖臺地。長白山區沿北西方向分布的南崗山脈,長虹嶺及影壁山等長白山主峰的基底均為此期形成的玄武巖臺地。
在距今約60~1500萬年(第四紀中-晚更新世)期間,長白山區又經歷了一個地殼活動的時期,地質上稱為白頭山期。這個時期發生了4次火山爆發,爆發方式以中心式為特點,地下巖漿沿著深斷裂的交匯處形成 的筒形通道上涌,在地表構成了火山錐體地貌景觀。